知识产权:中国外贸发展进入知识产权保护新阶段

  2006年,中国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热论中开局的。此次中央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无论其实施将面临多么严峻的挑战,它至少有力地扭转了一个公众意识中长期存在的错误观念——我们保护知识产权只是迫于国际上尤其是美国人的压力才采取的临时性举措,与中国自身的发展好像并无迫切关联。

  “保护知识产权也是我们自己的需要。中国不能永远做‘世界工厂’,因为它的经济成分很不扎实,现在已经有沦落为跨国公司装配车间的危险。但是要摆脱这种地位,就要靠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前提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如果不重视保护,企业就没有创新动力,中国在技术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太薄弱。”国内著名知识产权专家、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政府推荐专家张玉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知识产权纠纷并不都是中国企业对外侵权,实际上中国的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形也很严重,比如大量的商标和域名在国外被抢注,几十年上百年的商业秘密被外方窃取。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是,在国内加工贸易领域,由于知识产权防范意识不强,中国企业经常遭遇境外厂商的商标和专利“暗算”。

  商务部条法司知识产权处陈福利明确表示:“我们必须从新的高度来认识知识产权问题:第一,中国外贸已经进入了必须重视知识产权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不仅要尊重国外知识产权,也要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还要具备知识产权防范意识。第二,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有明显增长趋势,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沦为发达国家打压中国产品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这将是今后中国企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的前提

  前不久,记者在南方某地参观了一个业内排名前三的生产刻录光盘的合资企业。在宽敞、干净的车间里,记者看着眼前跳动的光盘生产线,好奇地询问厂方有关设备、原料及辅料的情况。被告知:数控设备,日本的;光盘原料,韩国的;黏合剂,美国的;洗边水,韩国的。中方的贡献呢?填料、操作和包装。最后记者还了解到,由于产品100%外销,每只光盘还要向飞利浦公司缴纳0.04美元的专利费。

  类似的场景记者不知见过多少次。耳熟能详的是,“这是本公司在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合资企业”;“产品90%销往欧盟市场”。在这些世界一流的生产线上,核心设备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中国仅能提供一些非关键的辅助设备。

  中国的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是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国内法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郑成思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中国要发展,就不能总靠“肢体”和“流汗”来挣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子,照抄别人的技术,将永远跟在别人后头,不可能在国际科技的高端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自主创新的前提是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国,尊重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财产的大众意识还远未建立起来,执法部门对盗版和侵权的打击力度也是不够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创新的热情自然不会高。

  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之一、美国ADM公司一位技术主管曾对记者说,一些中国企业的“复制”心态很重,总是想“拿来就用”,尽快见到市场回报。据他的分析,这与中国的整个大环境对创新的保护力度不够有关。一个新产品的研发成本投入很大,但推向市场后很快就被仿冒,不仅预期的利润落空,成本都有可能收不回来。这位技术主管认为这让中国企业创新面临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商标:海外注册越早越好

  商务部条法司知识产权处陈福利处长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企业大量的商标和域名在国外被抢注,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出口增长太快,企业和产品的影响也随之扩大,正因为你有影响,你的商标和域名才被抢注。但我们企业相应的知识产权意识却未能及时跟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黄晖博士专长于商标理论和实务。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总体情况尚无统计,但是,我们对此一定要加以重视,因为自己的商标一旦被抢注,十有八九是拿不回来的。中国的自有品牌本来就不多,其中凝聚了企业几十年的质量和信誉,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的卖价。“现在中国只有两类企业有商标注册意识,一类是吃了苦头的,一类是尝过甜头的。”

  黄晖博士告诫中国企业:第一,企业一旦选定了目标市场,就要及早进行商标注册,越早注册越好,因为注册需要1~2年时间。如有技术上的困难,可找专业律师或商标代理机构。第二,中国企业的商标意识一定要国际化,英文商标不是简单的汉语拼音,一定要考虑注册地的语言习惯,很多商标的汉语拼音外国人是拼不来的。因为一家很著名的羊绒衫商标就因为这个问题在欧盟注册失败。海信的英文商标Hisense有国际意识,但还是与某跨国公司的HiSense“近似”而陷入一场官司。所以事先的检索非常重要。第三,中国企业不可为眼前利益放弃自己的品牌。有的外商下单时不允许中国企业打自己的商标,遇到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坚持,如果今天让一单,明天让一单,到头来你的品牌就没了。这已经是我们多少企业的教训了。

OEM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魏衍亮博士提供的资料,在加工贸易领域,中国企业遭遇的商标和专利“暗算”主要有这样几类:

  ——境外不法厂商提供订单和侵权商标,中国企业照单生产后成了侵权人,被第三方权利人索赔。前几年这类案例在服装贴牌企业中很多。

  ——中国企业合法采购的设备,原料和零部件等没有获得供应商的知识产权担保,结果侵犯了第三方专利而导致索赔。

  ——企业采购零部件时没有获得供应商的专利担保,导致组装后的整机侵权。但是,专利所有人不向零部件供应商收取专利费,而是向中国的整机生产企业收费。DVD就是这类专利纠纷的典型案例。

  记者检索加工贸易企业集中的广东和浙江的有关政府网站,发现自2001年起当地知识产权局和外经贸主管部门就联合下文,提醒OEM企业重视加工贸易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担保条款。据记者多方了解,近年来在某些领域情况有所好转,如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家电行业,一般正规企业都知道关键技术的专利来源。但是总体看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OEM企业遍及各行各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淡薄,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很多中小企业为抢订单“饥不择食”,忽视甚至主动放弃自己的知识产权负责权利,是导致侵权纠纷的主要原因。

  魏衍亮博士表示,根据他的研究,要让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完全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第一,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侵权分析非常困难,美国思科、微软、Google等国际大公司的知识产权意识都很高,照样遭遇侵权纠纷,中国企业又怎能做到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完全知情呢?第二,风险控制需要大笔的律师费,中国企业大多付不起。第三,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担保条款仅仅约束当事人。实践中被告并不能凭借上述条款脱离诉讼,只能是在承担侵权责任后依合同追究担保人的责任。追究担保责任理论上成立,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企业遇到侵权纠纷就掏钱了事的原因所在。

  针对上述比较复杂的情况,商务部条法司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主要是以广东省为重点,汇总全国情况,提出必要的法律建议。陈福利告诉记者,尽管情况比较复杂,但帮助企业认识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还是要从法律入手。

知识产权:打压中国产品新手段

       自2004年以来,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升级。在美国国会和政府层面,只要谈及中美贸易关系,必提知识产权问题,而且调门越来越高。

  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和纺织品是中美贸易争端中的三大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由于中方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立场,目前看已有缓解趋势。纺织品问题双方也有谈判空间——美国人心里很清楚,美国每年进口900多亿美元的纺织品,中国的份额多一点伤不了它的根本利益。但是;“知识产权问题没有谈判余地”,美国前任和现任商务部长的态度都非常强硬,他们多次声称,“侵犯知识产权就是犯罪”。

  据资深中美贸易专家、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的研究,美国自2004年开始指责中国企业对美国的知识产权“全面侵权”——从版权到商标,从光盘到伟哥,从高尔夫球杆到机电产品,美国企业蒙受的贸易损失高达240亿美元。并在多种场合威胁说,如果中国不能履行有关承诺,就将双边纠纷提交到WTO寻求解决。

  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中国的立法进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由于国情的原因,在执法方面尚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而美方正是抓住这一点不断向中国施压。但这并非问题的全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罗东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知识产权犯罪在我国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因此只有具有该种性质的犯罪才纳入刑事范畴,而美国总是从侵犯财产权的角度看待刑事保护问题。由于立法理念的不同,知识产权问题将是中美贸易争端中的一大难题。

  “但是也要看到,中美知识产权纠纷另有弦外之音。今天冲突升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入世后贸易地位迅速上升,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增长太快,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市场空间。与反倾销和特别保障措施一样,美国诉诸知识产权壁垒,无非也是要阻挡中国产品的涌入。”这是商务部有关人士对记者做的分析。据有关统计,近年来,中国2/3的出口企业,1/3的出口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其中80%与知识产权有关。

  周世俭认为,“知识产权关系到发达国家的核心利益,如果在这方面发生了纠纷,它们很有可能夸大事实和你动真格的。因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已经竞争不过你,很多产业链的低端部分已经转移到了中国,现在跨国公司更多的是靠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获取利润,这就是专利和商标的赢利能力。”另据科技部的有关研究,知识产权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在传统产业“收复失地”、在高新技术领域打压中国企业的一个主要的非贸易手段。从3C和6C联盟对中国DVD企业的专利收费,到美国思科诉中国华为路由器抄袭、美国辉瑞诉中国7家企业专利侵权,再到中日摩托车商标与外观设计侵权纠纷,都充分表明了这样一种趋势。(来源:《国际商报》)

中国外贸发展进入知识产权保护新阶段

出展服务